盡管2022年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依舊疲軟,但并未阻擋新技術與新品的大量涌現。其中特別是在安卓陣營,,國內廠商在影像及自研芯片方dex-content面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,,而來自上游芯片廠商在性能與能效比方面的大幅提升,,更是使得安卓旗艦也能與同期的iPhone扳扳手腕了,。
剛剛過去的2022年似乎是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黃金年代的終點,,這個行業(yè)永遠在增長的神話也儼然成為泡影,,因此也迎來了全面的顛覆,。盡管各大巨頭都面臨裁員,、股價大幅縮水,乃至降本增效被越來越多掛在嘴邊,,但無論是馬斯克收購推特,、還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(人工智能生成內容),則代表著新勢力的到來,。
在2023年剛剛到來之際,,安兔兔與三易生活按慣例聯(lián)合就2022年我們評測或體驗過的產品,依照智能手機,、PC,、新能源汽車,以及互聯(lián)網四個分類,,為大家進行產品端的總結,,希望能夠為您的選購提供更多參考。
高通驍龍8 Gen2
所謂旗艦SoC,,不只要有“最高級別的跑分成績”,,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技術、設計上實現對整個行業(yè)的引領,。從這一點來說,,到今年春節(jié)前,整個Android陣營公認的旗艦自然就是高通驍龍8 Gen2了,。一方面,,全新的CPU架構、具備硬件光追的GPU,,再加上支持LPDDR5X-8533內存和UFS4.0閃存,,也定下了整個2023年頂配機型的基調。
蘋果A16
相比之下,,A16作為整個iPhone產品線當前的頂配SoC,,能夠拿到“旗艦性能”這個獎項更多靠的還是超強的能效比表現,以及iOS封閉生態(tài)所帶來的優(yōu)化優(yōu)勢,。要知道,,iPhone一直以來可都是沒什么強散熱設計的,但依然還有許多玩家專門買iPhone 14 Pro Max來打游戲,、甚至是比賽,,這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了。
天璣9200
繼天璣9000系列后,,2022年年底亮相的天璣9200明顯受到了整個行業(yè)的認可,。并且無論是其本身的性能,、技術水平,還是最終的產品定價,,都有了真正的“旗艦范兒”,。更為重要的是,與以往相比,,天璣9200不僅性能提升明顯,,還首次引入了硬件光追設計,在技術上也擔當起了引領行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的重任,。
天璣8200
雖然與頂級旗艦相比,高性能但價格更實惠的“次旗艦”SoC注定有著更高的銷量,,但整個2022年除了聯(lián)發(fā)科外,,其他廠商似乎并沒認真去做這類產品。如此一來,,既有強悍性能,、又有更高能效比,同時還實現了幾乎所有游戲可以滿幀運行的天璣8200,,無論是從實際表現,、還是誠意上來說,都成為了毫無疑問的最強性價比移動平臺,。
iPhone14 Pro Max
多年前當蘋果將旗艦機型的后綴從“Plus”換為“Pro”時,,大家普遍都沒怎么太在意。但到了這幾年,,越來越多的專業(yè)用戶意識到蘋果不僅僅只是“說說而已”了,。而近年的iPhone 14 Pro Max更是有著迄今為止行業(yè)中亮度最高的屏幕、新的4800萬像素主攝,,再加上可以“直出”的ProRAW無損格式,、杜比視界視頻拍攝,以及出色的防抖體驗,,作為一款足夠“Pro”的移動視頻創(chuàng)作終端,,的確讓人挑不出太多毛病。
vivo X90 Pro+
怎樣的旗艦手機才可以稱之為“頂級”,?簡單來說,,那就是性能、做工,、系統(tǒng),、游戲、影像,、甚至是快充都要拉滿才行,。從這一點來說,,vivo X90 Pro+顯然算得上是2022年的頂級安卓旗艦。它除了有著新款旗艦移動平臺與自研芯片V2帶來的超強性能外,,還提供了“恐怖”的超大底“四主攝”設計,,使得其具備了全天候幾乎沒有短板的蔡司影像體驗。
Redmi K60系列
作為Redmi的旗艦產品線,,K系列用“誕生即巔峰”來形容并不為過,,也曾取得過不俗的市場表現,但近年來該系列明顯有了更高的追求,。此次K60系列除了獨家定制的高品質國產2K屏外,,諸如小米數字系列旗艦同款的大底主攝CMOS,再加上120W有線+30W無線快充等配置,,不僅繼續(xù)提升了性價比,,更重要的是也再次定義了“高性價比旗艦”該有的體驗標準。
紅魔8 Pro系列
作為頂級游戲手機內置主動式散熱的開創(chuàng)者和引領者,,紅魔8 Pro系列的內涵已經不再只是“性能”那么簡單了,。在全系屏下攝像技術的加持下、超高屏占比不只是帶來了視覺效果上的進化,,更重要的是其外接手柄時依然有著足夠高的“屏占比”,,適合搭配模擬器化身“全能掌機”。而大容量電池,、最高165W快充,,以及大幅進化的主攝,也讓其成為了迄今為止最能兼顧游戲和日常使用的硬核游戲手機,。
小米12S Ultra
怎樣才能做出拍照最好的手機,,超大底、多主攝,、還是超強的光學用料和算法,?小米12S Ultra給出的答案是“全都要”。首發(fā)IMX989 1英寸大底主攝,,加上兩顆1/2英寸大底的超廣角和潛望式長焦,,使得其在任何場景都有著足夠給力的“大底”加持。更重要的是,,從這款機型開始,,小米的影像算法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,不再單純追求“解析力”,,而是有了明顯更加賞心悅目的色彩表現,。
OPPO Find N2系列
影響折疊屏普及的障礙是什么?顯然在于耐用度、折痕觀感,、日常實用性,,以及價格。很顯然OPPO意識到了這些問題,,所以Find N2系列一方面堅持了相對較小的尺寸,,定價上也更為親民。另一方面,,自研的超強鉸鏈技術帶來了幾乎不可見的折痕,,馬里亞納X的加持則又在相對較小的機身內實現了出色的影像體驗。此外,,無論是Find N2系列中的哪一款,,都針對折疊屏的使用場景進行了大量應用適配。從中不僅可以看到OPPO改善折疊屏日常實用價值的努力,,更能感受到OPPO在自研系統(tǒng),、自主應用標準方面的些許痕跡,而這些部分可能才是更值得期待的,。